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四川省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名称及适用意见

时间:2025-03-26 09:36 来源: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

访问量:

为统一规范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的名称及其法律适用,进一步提高消防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制定本意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1.1公众聚集场所未经消防救援机构许可擅自投入使用、营业(第58条第1款第4项)

1.2公众聚集场所使用、营业情况与承诺内容不符(第58条第1款第4项)

1.3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不符合标准(第60第1款第1项)

1.4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第60条第1款第1项)

1.5损坏、挪用消防设施、器材(第60条第1款第2项、第2款)

1.6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第60条第1款第2项、第2款)

1.7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第60条第1款第3项、第2款)

1.8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第60条第1款第3项、第2款)

1.9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第60条第1款第4项、第2款)

1.10占用防火间距(第60条第1款第4项、第2款)

1.11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第60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1.12门窗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第60条第1款第6项)

1.13不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第60条第1款第7项)

1.14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第61条第1款)

1.15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未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第61条第1款)

1.16其他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第61条第2款)

1.17违规进入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第63条第1项)

1.18违规使用明火作业(第63条第2项)

1.19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第63条第2项)

1.20指使、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第64条第1项)

1.21过失引起火灾(第64条第2项)

1.22阻拦、不及时报告火警(第64条第3项)

1.23扰乱火灾现场秩序(第64条第4项)

1.24拒不执行火灾现场指挥员指挥(第64条第4项)

1.25故意破坏、伪造火灾现场(第64条第5项)

1.26擅自拆封、使用被查封场所、部位(第64条第6项)

1.27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逾期未改(第65条第2款)

1.28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第66条)

1.29燃气用具的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第66条)

1.30电器线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规定(第66条)

1.31燃气管路的设计、敷设、维护保养、检测不符合规定(第66条)

1.32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逾期未改(第67条)

1.33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义务(第68条)

1.34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具备从业条件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第69条第1款)

1.35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虚假、失实文件(第69条第1款、第2款)

1.36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第69条第1款)

2.《四川省消防条例》

2.1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建筑保温材料、室内外装修装饰材料不符合规定(第66条)

2.2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建筑保温材料、室内外装修装饰材料不符合规定逾期未改(第66条)

2.3未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第67条)

2.4未保持共用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第67条)

2.5未保持共用消防设施、器材完好有效情节严重(第67条)

2.6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消防产品逾期未改(第68条)

2.7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未设置与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相适应的专业灭火、救援设备、疏散设施(第69条)

2.8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第70条第1项)

2.9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第70条第1项)

2.10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第70条第2项)

2.11擅自改变建筑物、构筑物防火条件(第70条第3项)

2.12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第70条第4项)

2.13公共交通工具消防设施、器材未按规定配置(第70条第5项)

2.14公共交通工具消防设施、器材未保持完好有效(第70条第5项)

2.15公共娱乐场所室内燃放烟花爆竹(第70条第6项)

2.16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动火施工(第70条第6项)

2.17起火单位、个人不报、故意延误报告火灾情况(第70条第7项)

2.18未按要求对自动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第70条第8项)

2.19维护保养单位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自动消防设施无法正常使用(第70条第9项)

2.20未经专业消防安全培训合格上岗(第70条第10项)

2.21未取得相应消防职业资格上岗(第70条第10项)

2.22个人经营的场所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配置、设置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第71条)

2.23个人经营的场所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第71条)

2.24违反消防安全规定造成火灾(第72条)

2.25违反消防安全规定致使火灾损失扩大(第72条)

2.26未制定消防安全制度、操作规程逾期未改(第73条第1项)

2.27未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按规定组织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逾期未改(第73条第2项)

2.28未按规定组织防火检查逾期未改(第73条第3项)

3.《四川省公共设施消防条例》

3.1未按照规定维护市政消火栓、消防水池、取水设施等导致不能正常使用(第25条第1款第1项)

3.2未按照规定建设、维护火警信号传输线路延误灭火救援(第25条第1款第2项)

3.3因工程建设等原因影响公共消防设施使用或者妨碍消防车通行,未落实应急保障措施(第25条第1款第3项)

3.4拆迁、销毁公共消防设施没有补建方案或者替代方案(第25条第1款第4项)

3.5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6在消防车通道设置固定隔离桩、栏杆等障碍设施(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7在消防车通道净空四米以下设置广告牌、管线等障碍物(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7占用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8在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9其他妨碍消防车通行或者操作的行为(第25条第1款第5项、第2款)

3.10火灾现场拒绝消防救援机构使用水源(第26条第1项)

3.11火灾现场有条件临时加压供水,但拒不按照火灾现场指挥员的命令加压供水(第26条第2项)

3.12火灾现场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或者占用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拒不改正(第26条第3项)

4.《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

4.1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符合市场准入的消防产品逾期未改(第36条第1款)

法律依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65条第2款和《消防产品监督管理规定》第36条第1款。

4.2非人员密集场所使用不符合市场准入、不合格、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逾期未改(第36条第2款)

5.《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5.1在高层民用建筑内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未履行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公告(第47条第1项)

5.2在高层民用建筑内进行电焊、气焊等明火作业未落实消防现场监护措施(第47条第1项)

5.3高层民用建筑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外装饰妨碍防烟排烟、逃生和灭火救援(第47条第2项)

5.4高层民用建筑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外装饰改变、破坏建筑立面防火结构(第47条第2项)

5.5未设置外墙外保温材料提示性和警示性标识(第47条第3项)

5.6未及时修复破损、开裂和脱落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第47条第3项)

5.7未按照规定落实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第47条第4项)

5.8安排不具备相应条件的人员值班(第47条第4项)

5.9未按照规定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第47条第5项)

5.10因维修等需要停用建筑消防设施未进行公告、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落实防范措施(第47条第6项)

5.11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拒不改正(第47条第7项)

5.12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第47条第7项)

6.《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

6.1冒名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第26条)

6.2注册消防工程师兼职执业(第27条第1款第1项、第2款)

6.3指派无资格从业人员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第27条第1款第2项)

6.4转包、分包消防技术服务项目(第27条第1款第3项)

6.5未设立技术负责人、未明确项目负责人(第28条第1项)

6.6书面结论文件未经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名、盖章(第28条第2项)

6.7书面结论文件未加盖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印章(第28条第2项)

6.8未依法签订消防技术服务合同(第28条第3项)

6.9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机构的项目负责人或者消防设施操作员未到现场实地开展工作(第28条第4项)

6.10未建立、保管消防技术服务档案(第28条第5项)

6.11未公示营业执照、工作程序、收费标准、从业守则、注册消防工程师注册证书、投诉电话等事项(第28条第6项)

第29条规定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不具备从业条件从事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出具虚假文件失实文件、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活动的,适用本意见1.34、1.35、1.36。

6.12未依法公示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第30条)

7.《注册消防工程师管理规定》

7.1聘用单位为申请人提供虚假注册申请材料(第49条)

7.2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第50条)

7.3未经注册擅自以注册消防工程师名义执业(第51条)

7.4被注销注册后继续以注册消防工程师名义执业(第51条)

7.5未经准予变更注册而继续执业(第52条)

7.6消防安全技术文件未经注册消防工程师签名、加盖执业印章(第53条)

7.7未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开展执业活动(第54条)

7.8减少执业活动项目内容、数量(第54条)

7.9执业活动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第54条)

7.10以个人名义承接执业业务、开展执业活动(第55条第1项)

7.11变造、倒卖、出租、出借、以其他形式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执业印章(第55条第2项)

7.12超出本人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第55条第3项)

7.13超出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开展执业活动(第55条第3项)

第56条规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同时在两个以上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或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执业的”,适用本意见6.2。

第57条规定的“注册消防工程师在聘用单位出具的虚假、失实消防安全技术文件上签名或者加盖执业印章的”,适用本意见1.35。

8.适用意见

8.1本意见违法行为名称中列举多个行为的,可以根据违法行为人具体实施的行为,选择一种或者一种以上行为进行表述。例如“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案中,行为人仅封闭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名称可以表述为“封闭安全出口”;行为人既占用了安全出口又封闭了安全出口的,违法行为名称可以表述为“占用、封闭安全出口”。

8.2本意见违法行为名称中列举多个行为对象的,在具体表述时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对象,选择一种或者一种以上对象进行表述。例如“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案中,行为人仅堵塞疏散通道的,违法行为名称可以表述为“堵塞疏散通道”;行为人同时堵塞了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违法行为名称可以表述为“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

8.3消防法律文书引用法律依据时,应当准确完整写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称、条款序号(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项),需要引用具体条文的,应当整条引用。需要并列引用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顺序如下:法律和法律解释、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司法解释。同时引用两部以上法律的,应当先引用基本法律,后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8.4对同一违法行为,上位法和下位法均有规定,且下位法与上位法的行为表述和处罚都一致的,引用法律依据时,应当引用上位法。如果下位法行为表述或者处罚幅度是对上位法进一步细化的,引用法律依据时,应当同时引用上位法和下位法。

8.5对同一条文既规定了单位违法行为,又设专款规定个人违法情形的,引用法律依据时,对单位处罚时引用规定单位违法行为的条款,对个人处罚时应当同时引用两个条款。反之亦然。

8.6法律责任部分对违法行为的行为规范未作表述,仅表明违反本法(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对这一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时,法律依据应当同时援引设定行为规范的条款和设定法律责任的条款。

相关链接>>

《四川省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名称及适用意见》解读

[责任编辑:蒋胜利]

相关链接

主办: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网站联系方式:028-63003242

Copyright®2020 sc.119.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标识码:bm88000003蜀ICP备2020026219号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1716号